新湖南客戶端 2021-09-24 17:30:18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陳波
“小曾書記,今天挖了幾十斤淮山,能不能想辦法幫我發(fā)一發(fā)廣告?”9月初,青樹坪淮山豐收季節(jié),湖南雙峰青樹坪鎮(zhèn)栗山新村農戶老匡給村黨總支委員曾朝暉打了個電話。以前,老匡得趕早把這些挑到集市上去賣,從曾朝暉大學畢業(yè)回村以來,他的淮山多了一條不錯的銷路。
2014年9月,曾朝暉經(jīng)省委組織部選拔,回到家鄉(xiāng)青樹坪鎮(zhèn)當了六年大學生村官,去年返聘當選村黨總支委員?,F(xiàn)在,村民們都把這個年輕人當自家人。剛剛駐村時,目睹很多農戶家的優(yōu)質農產(chǎn)品或是滯銷家里,或是在集市上擺攤叫賣很卻賣不出好價錢,小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總想為他們做點什么。
2018年的7月,曾朝暉在下村走訪時發(fā)現(xiàn)很多農戶家里都擺滿了新鮮花生,原來市場價格不高又不好賣,農戶左右為難。小曾一個念頭閃過,現(xiàn)在朋友圈“營銷”很發(fā)達,何不利用微信發(fā)發(fā)朋友圈,幫助村民推銷花生呢!于是,他編輯文字、拍攝照片、視頻,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圖文并茂的推介起了新鮮花生,并承諾本鎮(zhèn)范圍內免費為“微友”運送。

曾朝暉的朋友圈
沒想到反響不錯,得到了很多“微友”的支持,朋友圈一發(fā)就收到了零零碎碎300多斤的訂單!為了履行配送承諾,曾朝暉幫著農戶打包花生,開著自己的車一家一家送,一戶一戶寄,搞到半夜三更都不愿錯過一個客戶。在他的發(fā)力推廣下,2000多斤新鮮花生竟然在一個星期內賣完了。
雖然倒貼了不少油錢,嘗到了“甜頭”的曾朝暉還是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為了更好幫助農戶帶貨增收,曾朝暉在自己的微信號又開通了微信視頻號。每天拍攝、剪輯一些本地農產(chǎn)品的視頻推送,如今他的“曾先生農家特產(chǎn)”視頻號已經(jīng)有3000多名粉絲。在他的視頻號里,裝滿了當?shù)氐幕瓷健⒚追?、豆皮、辣椒、紅薯粉、蜂蜜、臘肉等農特產(chǎn)品,儼然職業(yè)“帶貨郎”。好產(chǎn)品自然不愁銷路,越來越多的群眾知道曾朝暉在幫大家“帶貨”,就主動聯(lián)系他,把質量好的留下來給他。
群眾的期盼,更加堅定了曾朝暉走帶貨之路的決心。

曾朝暉(右一)在雙峰縣融媒體中心給重度殘疾夫妻直播帶貨
栗山新村孫杜林、陳煒云是一對重度殘疾夫妻。2018年,夫妻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辦起了養(yǎng)雞場。2020年底雞蛋滯銷,急壞了夫妻倆。曾朝暉知道后,通過朋友圈、視頻號發(fā)動朋友支持購買土雞蛋,向縣鎮(zhèn)酒店、單位食堂推銷,還聯(lián)系雙峰縣融媒體中心直播帶貨。短短一個月,就幫助孫杜林家賣出土雞蛋30000多個,土雞300多只。自此,孫杜林家的土雞蛋銷路越來越廣。
華國塘村老郭家有三個精神殘疾,靠做一些手工掃帚維持家庭開支。今年春節(jié)前,老郭家中600多個掃帚沒有賣掉,愁煞個人!小曾立即啟動“帶貨”程序,600多個掃帚短短半個月時間銷售一空。村里的婦女主任激動地說:“曾書記,太感謝你了,你真是幫了老郭的大忙!”聽到這些感謝,小曾又靦腆的笑了。

曾朝暉入戶了解村民的家庭情況和困難
“帶貨”,曾朝暉說是“累并快樂著”的工作。駐村的幾年,很多休息時間,他都在拿貨送貨,或者在拿貨送貨的路上。他車子后備箱、后排座經(jīng)常裝滿了農特產(chǎn)品。有朋友問他這樣到底值不值得,他微微一笑:“把群眾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產(chǎn)品賣出去,變成錢,值得做”。
近兩年,曾朝暉累計幫助農戶賣出各類農特產(chǎn)品5萬多件,銷售額80多萬元。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通過微商帶貨,有力地解決了幾十名農戶的農產(chǎn)品銷售問題。
曾朝暉說,他正在學習直播帶貨,希望帶貨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農村需要更多“帶貨郎”,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這個隊伍,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銷售農特產(chǎn)品,為助農增收貢獻一份力量。
責編:曾玉璽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