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3-03-20 09:55:21
西安是一座魅力十足的大都市。西安有秦始皇兵馬俑,有鐘鼓樓,有大雁塔,有華清池,有大唐不夜城……千年古都,茫茫人海,閃過的、留存的、消逝的面孔又有多少。
誰人識得謝成波?誰人識得這個來自湖南衡陽的湘商?你我他,相逢在這座曾叫長安的千年古城。
一
謝成波,陜西省工商聯(lián)常委、湖南異地商會聯(lián)合會執(zhí)行會長、湖南異地商會聯(lián)合會陜西聯(lián)絡辦主任、陜西省湖南商會會長、陜西成興集團董事長……在陜西,在西安,他是一個頗有影響的湘商。
但25年前,不是這樣。從湖南衡南到陜西西安,這條路充滿了艱辛與無奈,更充滿了憧憬與奮斗。
謝成波清楚地記得離開家鄉(xiāng),告別村口的那個清晨。
一個鄉(xiāng)里伢子與祖祖輩輩一樣,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耕生活?!昂沟魏滔峦痢钡那晁廾?,深深地壓在他的肩頭。16歲的謝成波,也渴望著看看山外的世界,也想在貧瘠的履歷中寫上屬于自己的榮耀一筆。但出路在哪里呢?
1996年,謝成波從當時的衡南縣大山中學畢業(yè)。家境貧寒,無力持續(xù)求學之路?;剜l(xiāng)務農(nóng),似乎成了他無法回避的選擇。
1997年5月初,謝成波原本想跟著哥哥到廣東一家鞋廠打工。但哥哥說,一天要站七八個鐘頭,累死人,小小年紀怕吃不消。家里人的擔憂,將謝成波挽留了下來。
5月9日,也是在這個村口,謝成波還是出發(fā)了。隔壁有個同姓的兄長,比謝成波大十幾歲,在西安一個建筑項目當經(jīng)理,正好招人,謝成波就認“家門”做師傅,去當小工?!爱敃r,坐的是綠皮火車,從衡南到西安,咣當咣當27個小時。人多啊。從窗戶口爬進去,累了,就睡在座位下面。”謝成波回憶說,“不怕你笑話,那年頭,一門心思就想掙點錢,家里太窮了?!?/p>
謝成波就這樣與西安結下不解之緣。
二
進了城的謝成波,跟著師傅當小工,當涂料工一天30元,20個人擠在一間出租屋。
多少個夜晚,干完一天活的謝成波,睡在“鋼管床”上,想念家鄉(xiāng),想念父母,想念山山水水,眼眶濕潤。深深黑夜,謝成波敲著床架,唱起了思鄉(xiāng)的歌……
采訪中,我沒有過多地打聽謝成波的艱苦歲月。那些不為人知的勞累,那些無法分享的孤獨,已經(jīng)刻進了他的腦海,成了他財富的一部分。
從衡南到西安,是謝成波的第一個人生轉折點。從小工到老板,是他的第二個人生轉折點。每一次轉折,都是機遇與挑戰(zhàn)。如果說第一次轉折是“跟著走”,那么,第二次轉折是“領著行”。
角色的轉變,是思路的轉變。作為一個領頭人,整體與個體,大盤與小盤,都要考慮。生產(chǎn)經(jīng)營、衣食住行、人脈資源等,無一不重要。昔日的“謝老弟”“謝老兄”,成了“謝老板”“謝隊長”,但有一點多年未變,就是“同吃同住同勞動”。
“謝氏施工隊”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隊伍,是一個團結、和睦、溫暖的大家庭。搞裝修,睡地鋪,啃饅頭,工地過春節(jié),野外同郊游,同甘共苦。謝成波的身影,總是與工友們“攪合在一起”。
三
從小小施工隊變成大型民營企業(yè)(集團),從一個“零打碎敲”的涂料小工變成頗有影響的企業(yè)負責人,謝成波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渴裁??靠毅力,靠打拼,靠“夢想成真”的不懈追求。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總要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心直口快的謝成波坦言:“打拼這么多年,積累了一些財富。但最大的財富是我的經(jīng)歷?!?/p>
2012年,謝成波的公司從建筑工程勞務轉型至施工總承包。餡餅總是掉在有準備的人頭上。
當公司中標了一個大型政府安置房工程,謝成波及團隊以質(zhì)量為上,以誠信為本。整個工程竣工后,政府進行綜合排名,謝成波的公司名列前茅,這也為公司后續(xù)承接政府工程奠定基礎。
2018年2月,謝成波當選為陜西省湖南商會會長,是最年輕的“省級商會會長”。2022年7月,謝成波連任會長。原因在哪里?熟悉他的人解釋說,是“能干”。一個是“能”,人品好,腦瓜子靈;一個是“干”,苦干實干,不擺花架子。成興集團已形成集團化管理和產(chǎn)業(yè)鏈集群布局,擁有10余家子公司,管理層及基層員工達2000余人。匯聚在陜西的湘商,也需要“能干”之人。
衡陽以“雁城”著稱。由南西來的謝成波,成了領頭雁。
四
采訪過程中,謝成波的“不記得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年,獲得的榮譽,他“不記得了”;資助的款項,他“不記得了”。
謝成波的成功,離不開個人奮斗,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感恩與回報,一直是謝成波的主題詞。
當選為衡陽市十四屆人大代表,是謝成波最早的榮譽之一。為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職責,2014年1月,謝成波從西安市返回衡南縣洲市鄉(xiāng),準備提交一份議案。
2009年,省級萬畝超級稻種植示范基地落戶衡南縣洲市鄉(xiāng),是畝產(chǎn)1000公斤攻關基地之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多次到洲市鄉(xiāng)考察調(diào)研,指導糧食生產(chǎn)。示范基地當年創(chuàng)出畝產(chǎn)980.8公斤的最高紀錄,奠定了洲市鄉(xiāng)在衡南縣乃至衡陽市的糧食主產(chǎn)區(qū)位置。但洲市鄉(xiāng)的中小型水利設施大多都是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興建的。時至今日,塘壩淤塞、水渠穿孔,農(nóng)田灌溉面積大為縮減。水利基礎設施滯后,已不能適應糧食生產(chǎn)的需要。從洲市鄉(xiāng)出發(fā),謝成波實地察看了衡陽市的一些水利基礎設施。據(jù)此,他提交了“關于完善全市糧食主產(chǎn)區(qū)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議。
五
家鄉(xiāng)人,家鄉(xiāng)情。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家鄉(xiāng)的謝成波,不忘為家鄉(xiāng)建設貢獻力量。
這些年,他安置家鄉(xiāng)勞動力就業(yè),數(shù)以百計。在家鄉(xiāng)打工人的心目中,謝成波是他們心中可親可敬的“謝大哥”。2010年,剛滿30歲的謝成波事業(yè)已有成就,他不忘桑梓,回報家鄉(xiāng)。安裝路燈,為家鄉(xiāng)人送去光明;為家鄉(xiāng)修路綠化,維修魚塘水塘;每年資助10多戶貧困戶,每戶幫扶數(shù)千元不等??h、鎮(zhèn)慈善總會成立時,出資贊助,還給縣專項扶貧基金注入資金……累計過百萬。
時光閃回,真情滿滿。2018年2月23日上午,“我要上學”扶貧助學儀式在衡南縣三塘鎮(zhèn)政府舉行,130名貧困學子每人收到助學捐款1000元。受助學生代表、衡陽皓源實驗中學高三學生王雯說:“十分感謝謝叔叔的關心和愛護,讓我能完成自己的學業(yè)。今后,要更加奮發(fā)圖強,努力讀書,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社會?!?/p>
因創(chuàng)辦明代無錫東林書院而被尊稱為“東林先生”的顧憲成,有一副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于謝成波來說,也許別有一番感慨。讀完中學便停學,闖蕩商海多年,“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難以言說的遺憾,卻在漫長的追取中,讀懂了人生這本大書。面臨著“家事國事天下事”,能以善為先,誠實為上,也確實是心想事成。
43歲的謝成波,正值壯年。他謀劃著新的藍圖,奠基著新的事業(yè),必有新的成就。謝成波恰似一條流出大山的潺潺山溪,自有其清亮,自有其聲響,因匯入大江大河而動力不竭。(文/陳惠芳)
責編:張笛
一審:張笛
二審:喻志科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