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10:43:13
改革開放后,大地春回,詩社林立。1986年劉多壽先生與周心培、宋篤欽三人成立嚶鳴詩社,任副社長。1997年劉多壽先生與唐綺德、徐先霞、周青山、李紹元、羅學(xué)易、張自翔七人成立洛口詩會,為首任會長。1994年劉多壽先生被批準(zhǔn)為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1995年被批準(zhǔn)為中華詩詞學(xué)會會員,2007年加入世界漢詩學(xué)會,任湘潭分會名譽會長。2008年3月20日湘潭縣報副刊專版登《“絕句王”劉多壽先生其人其詩》,刊詩文十一篇(首)。出席市文代會,獲文學(xué)藝術(shù)事業(yè)榮譽獎,出席縣文代會獲白石文學(xué)藝術(shù)事業(yè)成果提名獎。2009年被批準(zhǔn)為中華對聯(lián)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個人小傳載入《湘潭文藝家辭典》詩詞楹聯(lián)卷。
4月7日上午,作為劉多壽先生曾經(jīng)的學(xué)生和晚輩, 應(yīng)中華詩詞學(xué)會會員劉敏先生邀請,蓮鄉(xiāng)詩人郭國亮、張新果,文史專家郭奇志一行造訪湘潭縣分水鄉(xiāng),前往拜祭劉多壽先生墓地。拜祭完畢,熱情好客的主人家打發(fā)我一大包魚腥草,思緒一下又回到故鄉(xiāng),回到了從前。
——題記
(一)
“身子細又小,身穿白衣裳,別看細又小,全身都是寶?!蹦隳懿鲁鲞@是什么嗎?這就是——魚腥草。
魚腥草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越國碰上罕見的荒年,窮苦百姓就靠著這小小的野菜飽腹。唐朝詩人杜牧在安徽宣城游歷山水時,見到山澗中的魚腥草,寫下了“敬岑草浮光,句沚水解脈”的詩句。
魚腥草別名多,藥用價值也不少,魚腥草又名側(cè)耳根(折耳根)、臭草、豬鼻孔等,《本草綱目》記載:“其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它常生長在村邊、田埂、塘邊以及山坡背陰處等氣候濕潤的地方,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別看其苗條瘦小,藥用價值可不小呢!中醫(yī)認為魚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消癰排膿、利尿通淋、健胃消食等功效,主治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瘡毒等。很多醫(yī)學(xué)典籍中都有記載,《本草綱目》中說:“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店疾,解硇毒。”《分類草藥性》提到:“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崩献孀诹鱾飨聛淼尼t(yī)學(xué)典籍難能可貴。
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表明,魚腥草中含有的揮發(fā)油、魚腥草素等多種成分,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致病菌,以及流感病毒、鉤端螺旋體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能增強白蛋白和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體免疫力。除此之外,大量研究證實,魚腥草具有抗輻射的作用,不僅適用于空勤人員,也適用于常常接近輻射源的人員,如接觸電腦手機、影像CT等人群,常喝魚腥草茶,可減少輻射對身體的傷害。
(二)
魚腥草的葉子像心形,花看起來似乎是四片白色花瓣,其實這四片并非花瓣,而是接近于葉片的“總苞片”,真正的花是中間那根黃綠色的穗,那是由許許多多沒有花瓣的雄蕊和雌蕊組成的“花柱”。普通的魚腥草滿大街都是,但有一些變種則深受園藝家歡迎,有的是重瓣的,有的是葉子鑲金邊或有花斑的,最珍貴的品種是葉子呈現(xiàn)紅黃等彩.色,聽說歐美人管它叫“變色龍草”。
春雨酣暢,天氣微涼。陌上花開,野菜瘋長。在醉人的春光中,一邊賞春,一邊挖野菜,此樂何極。諸多野菜之中,最熟悉最喜愛的莫過于魚腥草了。
有個諺語:“魚腥草是個寶,常年挖吃絕不了!”
記得小時候,每當(dāng)?shù)搅唆~腥草茂盛的季節(jié),便常約鄰居小伙伴一起去田坎上采摘。家鄉(xiāng)的田坎因為土質(zhì)好,利于魚腥草的生長,我和小伙伴提著籃子,拿個小鐵鍬,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尋找魚腥草的蹤影。一眼望去,田坎上冒出星星點點的青綠色葉子,均勻地點綴在土地上,這景象看著十分喜人。小伙伴喜歡吃葉子,我愛吃根,所以他只掐葉,而我往往要挖很深才能找到根。母親總叮囑我:“莫把田坎挖垮了喲!”于是,我的手腳變得更溫柔了些,輕輕地用手提著根部,然后一點一點地往上拉拽,盡量不破土。
我問母親:“每年這里長出這么多魚腥草,是因為你施肥了嗎?”母親說:“魚腥草都是野生野長的,不要人管。一到時候啊它就自己冒出來了!”我不禁感嘆,魚腥草的生命力真旺盛!正如那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比起溫室的花朵,魚腥草頑強的生命力真令我敬佩,而它的美味,更是讓我回味至今。
野生魚腥草拿回家后要一根一根地摘,母親每次都要反復(fù)用清水漂洗好幾次,這種麻煩的過程往往令我失去耐心。洗凈后,將魚腥草切成長條,加入醬油、辣椒粉、鹽、味精,再用筷子拌一拌,最后潑一勺熱油。一道說不清道不明、卻格外迷人的香味就被激發(fā)出來了,饞得我是迫不及待地就要吃上一口,母親卻說,還要多腌一會兒,腌入味了更好吃。每次餐桌上但凡有魚腥草,我都要多吃好幾碗米飯。
(三)
魚腥草,一個自帶爭議的美食,和榴蓮、臭豆腐一樣,擁有食客們極端的評價——有人愛之如寶,有人避之不及。在我們老家湘潭縣,大多數(shù)人懂得欣賞魚腥草的美味,甚至當(dāng)它為下飯“神器”。
尤其是春天,魚腥草的嫩芽是菜倄中的精品,胖乎乎、白生生的嫩芽,像一根根微型的春筍,嫩脆多汁,只要把泥沙洗凈,拌上豆油、香醋和紅油辣椒,那脆生生地青香味在口中四溢,真是美妙極了。若是用魚腥草來作墊底菜,無論是涼拌雞片,還是豬耳朵什么的,在紅油辣椒中,那麻辣香脆的感覺,比吃山珍海味都要美。
不過,魚腥草的巔峰造極的烹飪方式乃是與臘肉同炒。臘肉,蒸熟,切成薄片;姜蒜,切片;青蒜苗、干辣椒筒筒,俱切成段;主角折耳根,手掐成段(必須手掐,刀切損味)。鍋上灶,中火,入臘肉片,干煸出油,待肉片微卷便舀出。緊接著,蒜片、姜片,干辣椒筒、花椒籽,一并倒下,猛火爆香。接著,折耳根與臘肉一并下鍋,略灑料酒,翻炒片刻,臨起鍋時,撒入清蒜苗,增色提香。大功告成。臘肉皮微脆而膠糯,瘦肉酥松、肥肉油嫩,折耳根軟柔……夾一簇折耳根、一片臘肉,同送進嘴…… 頻頻下箸,狼吐虎咽,斯文掃地。
到了夏天,魚腥草的葉有些老氣,就把葉摘下來曬干,當(dāng)作為茶飲,它可是清熱解毒良茶和良藥,那些愛生瘡毒、痱子的人,這側(cè)耳根就是它的救星。
秋冬季節(jié),魚腥草的根和葉更為老氣了,人們?nèi)圆幌訔壦?,也常把老苗上發(fā)出的新葉摘下來拌菜,口感雖覺稍有些纏綿,但清香感更覺濃烈。尤其是用它的根來燉豬肘、豬蹄、雞爪,那可又是一道滋補好菜了,魚腥草粉嘟嘟的,不僅是口感好,而消腫除濕的功也不可磨滅。有詩贊曰:
草本全株腥臭味,醇厚溫軟菜肴慰。
闊卵全緣葉紙質(zhì),穗序素雅花鮮微。
蛋白脂肪營養(yǎng)豐,涼拌煎炒調(diào)料配。
消癰排膿治熱肺,解毒消食療病胃。
在生命的旅途中,不停地走著,一些事,一些人,總有些會窖藏在記憶的深處,每當(dāng)觸景后翻出就會有無邊無際的溫暖!或許,讓我記起的并不是魚腥草這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而是那些永遠回不來的時光。因為在每一個平凡的光影里,都有值得我珍藏的美好回憶。那些與魚腥草有關(guān)的時光正輕輕地在我心中流淌,總是在我回首的剎那,一片蔚藍。
文/楚國良
作者系湘潭市委黨校退休干部,四級調(diào)研員。曾連續(xù)6年被評為《湘潭日報》優(yōu)秀通訊員,其作品在《人民日報》、《中國特產(chǎn)報》、《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領(lǐng)導(dǎo)科學(xué)》等權(quán)威報刊上發(fā)表。先后主編或參編《曉霞之子》、《今日梅林》、《青山文史》、《響塘文史》和《云湖文史》等多個鄉(xiāng)鎮(zhèn)文史資料。
責(zé)編:何婷
一審:何婷
二審:鄧執(zhí)君
三審:陳勝年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