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周刊·湘韻丨春風 古鎮(zhèn) 河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3-04-28 08:02:24

望城區(qū)靖港古鎮(zhèn)。 龍宇 攝

望城區(qū)靖港鎮(zhèn)凌沖村西圍子,長沙露營網(wǎng)紅打卡地。 龍宇 攝

駱志平

去年我寫過一篇《回味靖港》的文章,把兒時的記憶織入了古街老巷的煙雨中,今天沿著八街四巷七碼頭的氣派,我又來到了這里,還是從老街的石牌坊處拾級而上,于江岸堤駐足,去尋找河街古韻的心思。

未等春風開上口,清澈的蘆江水,便在一灣古韻中,蕩起了小清波,于是,一份小欣喜,從烏篷船的晃漾中,躍上楊柳枝,糅進了心窩。

跟著不是鄉(xiāng)音的腳步,尋找內心的鼓點,古鎮(zhèn)的容顏,總帶著一副有雨兼風的模樣,然而,站在燦爛的陽光下,敞開的門扉更熱鬧,那么多的笑聲人語漂到街心上,有的纏著游人的腳步,故意聊起一些小風月,樂得腳下的青石板,坑滑不整地跑向了更前方。

而我把這里當作了自己的家,沿著李靖駐軍的堤腳,一直把唐風捎帶的書信翻了一個遍,在老舊的弄堂古巷中,隨意推開一扇軒窗,便有萬千古韻站入月光下,聽江風聊往事、任冷月褪心火。

泊岸的江船,不知珍藏了多少煙雨迷離的往事,那些牽著風箏,舉著風鈴踉蹌而來的腳步,還有打著油紙傘穿著木屐漂移的朦朧身影,和老面館的清香,剃頭鋪的擁擠,老客棧的鼾聲一樣,都是鄉(xiāng)愁煮酒,一醉過千年。

沿著街心的古脈一路走來,檐口的瓦當,佛案的經(jīng)書,萬順號的香干,金記鐵鋪的鐵塔漢子,八元堂的小曲……全是鄉(xiāng)愁嗆人的味道。

古人的琴弦,總會撩動長衫拂地的衣袂,青樓里捂紅的爐火,溫暖著門楣高揚的面頰,江船泊岸的遠方來客,即使一路疲頓,捎風寒上岸,也不必擔心江風孤寂,夜枕清涼,守候街心的驛站,不乏姜湯暖胃,琴弦療傷的古法。

古街戀古人,古街古巷古碼頭,弄堂的鐘鼓隨便敲幾下,驚起的候鳥,就會從閣樓高檐處振翅一躍,劃過蘆江水面,去尋找越冬的陽光。

和昔日的同事邊走邊聊,聽得出,他們又掀開了古鎮(zhèn)的風檐,只是內心的忐忑,一直掛滿心頭,生怕一不小心就驚擾了古鎮(zhèn)的清幽和酣夢。

然而,再老的古鎮(zhèn),在春風撩人的堤岸,也會冒出春心萌動的綠芽,總希望依著自己的體面,再添幾件新衣裳,讓滑過的歲月,時不時有一種過年過節(jié)的喜悅。

河街就是從古鎮(zhèn)心房牽扯出來的一根金絲玉線,從石牌坊碼頭引針而入,穿過老街后檐百戶人家,串起兩座明月相思橋,還在東岸的帳篷人語中,私存了一點小浪漫,便邀上滿河的烏篷船,將南岸堤所有的風月拉入了蘆江灣。

從此,古鎮(zhèn)的門楣展得更開闊,古箏彈出的音符飄得更悠遠???河岸的那棵楊柳樹多開心,在一群鳥雀的吹捧下,婀娜的身姿偎進了水灣中,只是半晌沒抬頭,那模樣好像被春風扭折了小蠻腰。

河街的浪漫,從四周的悠遠中飄過來,只到月上柳梢,才循著烏篷船的槳聲,揚起微醺正好的春意。一對小情侶,可能有點小性急,沒等烏篷船站穩(wěn)腳跟,就跳進船艙中,一個趔趄,直晃得江灣驟醒,星月慌神,只有那見過世面的古韻清波,心領神會,趁勢攬明月入懷,隨弦歌起舞。

靖港懷揣的名頭很大,作為歷史文化名鎮(zhèn),心底的故事不少,不是幾個文人邀上幾輪明月,就能寫盡才情的地方,倒是幾縷細雨迷離,隨意涂鴉,就畫出了幾筆煙雨江南的神韻。

在這里,踮腳可見古漢名城,回眸滿是洞庭漁歌,難怪揚州城的女子,即使扔下二十四橋明月?lián)崤那傧?,也要乘江舟入洞庭,香依宏泰坊,原來這里的商賈名流,從江船泊岸起,就擠滿了江堤水岸,不僅兜里的銀兩多,還喜聽相思曲,知曉明月心。

穿過時空的長廊,回到兒時的記憶,這時的古鎮(zhèn),已經(jīng)褪盡紅塵粉黛,一副歲月清安的素顏。那些遠逝的光陰,早已將泊岸的江船連同弦歌曼舞一同帶走,留下的市井煙火,雖然還在吆喝喧天,擠滿街頭巷尾,但大多是十里八里之內的鄉(xiāng)音,樸實的鄉(xiāng)味鄉(xiāng)情,裝滿了街上的籮筐。

晚上,月光擦亮青石板的時候,從悠遠的弄堂中,偶爾飄出一些未曾聽過的歌聲,那五音不諧的調門、沙啞殘破的嗓音,在寂靜的街巷中拉得很長,只聽得隔壁的鼾聲起了床,檐口的燕雀也飛到了河堤外。

記得多年以前,古街上總能見到一位濃妝艷抹,穿著花哨的女子,游走在古鎮(zhèn)繁華處,見到帥氣的小伙,就會擺出小花姿。后來聽說這是一名“花癡”,因失戀而迷茫,從此落腳于街心,日夜尋找心中的依戀,這是老街深處的情傷,點破了紅塵俗世的無奈,現(xiàn)如今,已不見其身影,只有這里的老人,偶爾還會提起她,表達一份歲月走丟的牽掛。這不是古鎮(zhèn)虛擬的故事,而是月光留下的符號,一個時代的情感,以善良的方式,畫上了注腳,落寞傷懷,又滾燙熾烈,擱在古鎮(zhèn)心房里,從此不顯孤寂,不畏風寒。

從河街穿過古巷弄堂步入正街,碰到幾個后街的老百姓,搖著小扇子,指指點點走在人群中,這應該是清閑自在的古鎮(zhèn),又撬動了不少小心思。在一個老相識的門店前,我止了一下步,店主人尹玉山心中有古意,收藏了不少小玩意,和鄰近的鐵鋪、剃頭鋪、八元堂站在一起,不輸古韻,雖然個頭很大,但謙卑從容,背帶褲和山羊胡中,蓄滿了和氣和財氣。

這些年,古鎮(zhèn)越來越多,但不是都有原汁原味的嚼頭,靖港不一樣,那么多的碼頭街巷,在水灣中長大,水的靈性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跑出來,或躲在油紙小傘的背后,或藏在弄堂小巷的轉角,或蹲在人家屋檐前,把古鎮(zhèn)內心的漣漪和走向河街的絮語,以細膩的筆觸,勾勒于古典纏綿中,讓人心生遐思,顧盼流連。

加上老戲臺戲檐抬得高,小缽子甜酒、豆子芝麻茶、小胡椒餅等各式民間小吃擺得足,如果依著八仙老桌坐下,聽上幾首風月小曲,將忙碌的春風,裁剪成堤岸的燦爛,那滿身的疲憊,便會在琴弦撫弄下,悄然離席。

青石路沿著街心蜿蜒而去,并沒有憑借夕陽的拉扯,或許是習慣了漸行漸遠的節(jié)奏,老街的內心顯得平淡無爭,任憑四面春風擠過來,也未敢催急游人蝸行的腳步。

剛被拉進景區(qū)的后街民宿,還有點臉生,沒有和我迎面打聲招呼,門楣上的簾子老是瞅著老街的方向,那情形,像個靦腆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會鉆進老爺爺?shù)囊埋侵小?/p>

還是河街的臉面撐得大,剛一攬住蘆江腰,就在人流如織中,牽走了不少街心的熱鬧,年輕人時尚,不單樂在清吧中,偶爾跑到古街小巷里,和古拙的墻亙碰個臉,河街的幸福也就印在了歲月中。

唯有油紙傘撐開了煙雨,古街老巷飄出了古弦聲,河街的熱鬧才會棲息于蘆江灣,烏篷船才會懸槳歇碼頭,那種一葉葉,一聲聲,空前滴到明的悠然之境,才會不邀自來,讓春風醉在春雨中,弦聲落在相思處。

告別靖港的時候,月亮已經(jīng)站在江岸堤,點亮的燈火,已擠滿蘆江灣,河街古韻就這樣掉入了春江花月夜,于是,我向同行的朋友揮揮手,請他們留下來,并且斗膽邀李白,共飲一杯月影婆娑酒。

責編:廖慧文

一審:楊丹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