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夜生活》:主角叫長沙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3-04-28 20:29:03

  謝雨

  這是一篇散文,一首歌,一封信。這是一個電影,叫《長沙夜生活》。

  它可以帶我們看到與眾不同的夜幕降臨、華燈升起,可以讀出一座城和這座城里人的味道,它就是讓我們長沙人引以自豪的電影主角,名字叫“長沙”。

  《長沙夜生活》以一種多線并列敘事的結(jié)構(gòu)講述了長沙的某一個夜晚,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平常人、平常事和平常的情感。它是一種上帝視角的凝視,望向人間冷暖,傷痛、疲憊、失落甚至絕望后的撫慰、和解與重啟,就像累了的人們分布在影片不同空間的九宮格里,不約而同地在即將“卸妝”的深夜喃喃自語,向他人訴說這一夜的小秘密——各自在長沙的“最后一次”。多線歸一,最終以長沙人的生活方式——“嗦”一碗“粉”滿血復(fù)活,笑對明天。

  電影用一碗“粉”,用滿地“光”作為這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古城的時尚網(wǎng)紅標記,用一對年輕人的偶遇、閑逛閑聊作為主線,以與陌生人的毫無負擔的交流方式開啟長沙一夜游,讓這一段要打發(fā)的天明前的二人時光,在漫無目的的走走停停、交換話題的游戲中悄然變化……影片用兩個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講述故事,很有點理查德·林克萊特《愛在》三部曲的味道。

  說它像“散文”,是因為它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遭遇、不同狀態(tài)的人的淡寫接近生活的本來形態(tài)?!拔恼隆崩飳懥烁鞣N各樣的人,一心想要到一個遇不到熟人的地方去的何西西、為沒能救下女友不放過自己的景為為、因為兒子不愿接班而苦撐家業(yè)的麗姐,以及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迷茫不前的何岸、渴望在這個城市里擁有一盞屬于自己的燈的小梁……這,都是長沙的樣子,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影片呈現(xiàn)出城市與人的關(guān)系、本地人與外地人的關(guān)系、人與家庭的關(guān)系等等,生活的、心靈的,多側(cè)面、多層次、多聲部的表達,它將長沙城燈火通明、不分晝夜,長沙人熱情火辣的特點作為地域情緒的鋪底,用時尚休閑的十二時辰實體書店,標志性的笑嘛脫口秀小劇場“大眼睛”,熱鬧的黃興南路步行商業(yè)街,靜謐的岳麓書院,與天近、與地遠的“長沙之眼”摩天輪……共同制造屬于“這一個”的“情緒”的氣質(zhì)。

  電影傳達著一種與一座城有關(guān)的無限包容的“神”韻。

  如詩,如散文,“形散神不散”。

  這是一首歌。

  片頭有一首快節(jié)奏的《湘江水》,片尾有一首抒情的《寄信人長沙》。

  《湘江水》以湘味說唱,從一個走出長沙的年輕人的角度說唱長沙。

  “看噠(著)那些老弟長沙話都不曉得港(講)、娭毑外婆都不曉得喊

  “小霸王都送(被)我玩得游戲散板

  “烈士公園游一輪 船邊聽親密愛人

  “長沙人Party到早上散棚(結(jié)束)……

  它以一種對長沙方言、傳統(tǒng)禮數(shù)等本土文化意識的呼喚,對童年、少年時光的回憶,對最美戀愛季節(jié)的贊美,和通宵達旦的娛樂方式描寫長沙。

  “我隨便飛得哪里 我滴(的)屋(家)它還在郭里”……

  歌里唱出了烙著今天這個時代印跡的新鄉(xiāng)愁,唱出了長沙人對新生事物迅速反應(yīng)的朝氣,長沙人的一份驕傲,和大張旗鼓、毫不掩飾的文旅宣傳,影片把長沙人面對生活的熱情、爽朗、速度一股腦地表現(xiàn)出來了。

  這就是活脫脫我們長沙人的性格。

  熟悉長沙rap的一聽就知道《湘江水》是脫胎于湘味說唱《長沙策長沙》。“策”就是長沙方言文化,rap《湘江水》的轉(zhuǎn)化正式把“策”搬上銀幕,響當當“策”一回。這種年輕時尚又通俗易懂的音樂方式給長沙人帶來無限的親切感,也反映了新時代長沙的精神面貌,它像傳統(tǒng)的長沙彈詞張口就來,隨隨便便就可以把長沙的人長沙的事一路唱個夠。

  “時間過得飛快 跟過去saybye

  “郭(這)是長沙滴(的)人 長沙滴(的)魂/長沙滴(的)故事活在長沙滴(的)城

  這種純正的長沙氣氛真是希望外地的朋友也能感受得到。

  rap是今天年輕人鐘愛的風(fēng)格,片頭曲用當下網(wǎng)紅的節(jié)奏,本地90、00后的理解和他們特有的長沙聲音說唱家鄉(xiāng),帶入了關(guān)鍵詞——幸福長沙。

  影片傳達著一種年輕的氣息和直面生活的快樂精神和豁達態(tài)度。

  如曲,如歌,唱著一路向前的新生活。

  這是一封信。

  片尾曲的《寄信人長沙》用歌的形式給在場的人讀了一封信。

  “每一個路過我的人 你好嗎?可收到昨夜送你的煙花?”影片致“信”的角度讓我想起巖井俊二的《情書》“你好嗎?”

  “信”的聊天總難免勾連幾代人的老城記憶。站在城市的中心,這邊是天心閣、白沙井,那邊是中山亭、北正街,往南可以感受何紹基的遺風(fēng),往北可以看望辛追奶奶,往東是榔梨陶公廟古戲臺,往西是北去的湘江,河中央那送“你”滿天璀璨、一樹煙花的“橘子洲頭”,對岸聳起的地方就是號稱被游人踩矮2厘米的岳麓山,山下面有一座從“停車坐愛楓林晚”里出來的愛晚亭,一座百年學(xué)府,一座千年書院……

  而這里的寄信人,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他,是一座城的名字,叫長沙。

  “來自那書院的月亮,來自那路邊的排檔,來自你在我的心上?!?/p>

  它是一封慰藉的信,知冷知暖地從底層的草根里寄出來。當它看到不能釋懷的父子恩怨,看到精神失常的暗語神叨,看到童謠“月亮粑粑”里的孤獨思親,……它將鏡頭穿越摩天輪的車窗,搖向橘子洲的煙花星辰,它用鏡頭告訴人們長沙一夜的美麗,為人們撫平創(chuàng)傷。

  “希望你快樂又勇敢……若很難,就祝你平安健康?!?/p>

  它是一封香噴噴的信,沾著煙火氣從老坡子街里寄出來。它用一個一個我們城的鏡頭向收信人匯報。匯報著長沙一個新晉網(wǎng)紅城市為少男少女們拖著旅行箱游玩的從南門口走到河邊頭,這里、那里,“茶顏悅色”的奶茶、“費大廚”的小炒黃牛肉,“黑色經(jīng)典”的臭豆腐,“文和友”的小龍蝦,笨蘿卜瀏陽菜館,漁人碼頭、太平老街、下河街夜市……,和聳立湘江兩岸的兩大現(xiàn)代高層建筑群主題燈光秀……

  它是一封心靈的信,從心窩里掏出來寄出來。那是爸爸的目光、媽媽的抱抱,是親人的叮嚀,戀人的情話……“某一口嗆出了淚花,輕輕擦。”那是媽媽做的剁椒,爸爸說,“好好吃飯,再出發(fā)?!?/p>

  “每一個吹過湘江風(fēng)的細伢,日子像一碗粉又香又辣。”

  “愿你前方有天涯,身后有家……愿你穿行過街巷,路燈暖黃,愛你的人在燈下……”

  電影傳達著一種對親人一樣的惦念,對愛人一樣的深情,和暖暖的光。

  如信,如家書,亦如情書,全是想對你說的話。

  如果要問這個電影的語言是什么,我想說,是散文的語言,詩的語言,信的語言,是歌的語言,是我的母親城的語言。電影《長沙夜生活》以溫暖的角度,為人們點亮了一盞暖心的燈。


責編:劉瀚潞

一審:劉瀚潞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