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1 12:11:21
問道殷勤日無閑
——劉澤榮《問道》首發(fā)暨學術討論會致辭
文/張楚務
劉澤榮(別署江南一痕)是我的鄉(xiāng)友,同是行伍出身,小我兩歲,生活,成長歷程我們有許多相似之處。長身體時吃不飽飯,上學時近十年動亂停課“鬧革命”,從部隊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后又碰上經濟體制改革初期,地方各級部門對轉業(yè)干部的態(tài)度存在偏見,軍轉干部在地方工作是極艱難的,轉業(yè)軍人能在地方站住腳,混下來并有所成績,全靠其在部隊養(yǎng)成的那種敢打敢拼的精神,鍥而不舍的學習態(tài)度和服從大局的博大情懷。
情苦慮深莫計較,問道殷勤日無閑。經過數(shù)十年的艱辛探索與實錢,年近七十的澤榮兄終于在他鐘情的書法篆刻藝術問道途中有所收獲。
《問道.印人創(chuàng)作背后的文心思維》(簡稱《問道》)這本大型文集,今天終于與大家見面了?!秵柕馈酚涊d了澤榮兄四十幾年于書法篆刻藝術學習、創(chuàng)作、研究、批評、成長的過程。所載的書法篆刻作品、文章都極具思想高度與精神內涵,體現(xiàn)了一種文化的力量。
《問道》分四個類別: 第一部分是“我印我說”??逃∏閯有窝?,取會風騷,借助想象,聯(lián)想,夸張的美學精神追求形神兼?zhèn)涞木辰纾瑵蓸s兄做了成功的探索。
2018年10月,湖南省九歌書畫院組織藝術家到洪江古商城采風寫生,澤榮兄是其中一員,其間的一場筆會安排在古商城“青樓”舉行。室內琴瑟裊裊,翰墨飄香,窗外古商城籠罩在煙雨之中,澤榮兄揮刀創(chuàng)作了一方“煙雨洪江”印作。此時情和境,洪江的歷史與當下在其胸中攪拌,碰撞,融合,凝聚,化為一股激情,一種沖動,一種心電圖式的身體脈象,一揮而就。節(jié)奏、比例、對稱、和諧、生動多樣的形式美展現(xiàn)眼前,受到大家一致好評。
第二部分“藝途足音”,是作者為眾多藝術大家的刻印、酬唱交往的故事。記人記事,談印談情,可謂中國印壇一段傳記史。如他同中國楹聯(lián)大家余德泉先生往來,并為其刻“余德泉印”“學而不厭”印,余老得到這兩方印作后旋即賦詩贊揚,并書寫相贈。為中國書壇大家沈鵬、周而復、劉江、周俊杰、王超塵、顏家龍、張錫良、姜壽田等一百多位刻印,與部分官、商大佬交往直接擴大了視野。
第三部分是“思游八荒”。收錄作者十八篇在不同時期撰寫的書畫篆刻理論文章。其中,有大部分文章在中國書畫報、書法藝術報、藝術中國等專業(yè)刋物上發(fā)表。展現(xiàn)了澤榮兄在篆刻書法學習創(chuàng)作中,勤于鉆研,善于思考的開拓精神與創(chuàng)新智慧,是他綜合知識的長期積淀所至。文章觀點新穎,論據(jù)充分,給人以思想啟發(fā)。如關于"形意篆書”的創(chuàng)作理念,“意向齊派篆刻”的探討,“無主題書寫觀”的提出,李立“飛白篆”書法探奧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前瞻性和學術價值。這在湖南,乃至于全國書法篆刻家中均屬少見。
第四部分是“詩文抒懷”。記述自己,家人,學生,軍旅生涯,洞庭印社創(chuàng)建及游歷詩草,這部分篇幅不多,但卻是一個藝術家的人文情懷,學養(yǎng)的高地。
我平時很少見到澤榮兄寫詩,在《問道》中的幾首詩還真讓我刷新認知,真情感動。詩的平仄、音韻和情感都有一流的表達。尤其是在詩的寫作形式上他有自己的“自家法”--即古詩新韻。在長期的寫詩探索之中,他認為格律詩雖好,但在當代文化語境之下,聲韻已發(fā)生了翻天翻覆地的變化,古韻在現(xiàn)代生活中使用極少了,嚴重影響了詩境的個性表達。因此,用現(xiàn)代漢語言拼音四聲押韻比較順暢,且簡單易學。所以,在他的詩中,很多的是“押韻不合轍,對偶不對仗?!薄T谠姷母袷缴纤怨旁姷钠哐?、五言為主,在遣詞造句上更加靈活自由。文言文“有日無閑”是勵志篇,生逢盛世,不負韶華,表達一種“懸梁刺股”之決心;“有容乃大”“我的青春槍做主”等都展示了其立志高遠,寬容大度,才情橫溢,意志剛強的男子漢形象…
當然,此道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刻苦學習,努力創(chuàng)作實踐和社會化生活歷練的由技入道。沒有堅實的、嫻熟的技的錘煉,就無望道的蹤影,甚至無法感受道的存在。問道殷勤,有日無閑。便是他工作,學習,生活的真實寫照。
澤榮兄成功踐行了九歌書畫院“專家治院,學術立院”的宗旨,他是畫院的一面旗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責編:陳詩雅
一審:陳詩雅
二審:文治凱
三審:楊桂清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