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巔一寺一壺酒┃溫酒習(xí)唐詩⑧

  新湖南客戶端   2024-04-02 10:12:46

13.讓李白折服的崔顥

李白在大唐算是可以橫著走的人,但他卻對一個人的詩推崇備至,即崔顥的《黃鶴樓》。

崔顥在歷史上并沒有多少記載,只說他19或者20歲就中了進(jìn)士,做了幾年小官。在《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42首詩。早期詩歌多寫閨房艷情詩,離職后赴東北邊塞游歷,詩風(fēng)變?yōu)樾蹨啽挤拧?/p>

讓崔顥名垂青史的詩叫《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傳說李白當(dāng)年游玩黃鶴樓時詩興大發(fā),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此詩,居然嘆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p>

崔顥寫的是七言律詩,但“黃鶴”二字再三出現(xiàn),這是格律詩之大忌。而且詩人也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比如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diào)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在這里,崔顥是依據(jù)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jìn)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高唱入云的詩句。正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碑?dāng)然,不按規(guī)則寫律詩,只能是詩詞大家偶爾為之,一般人還是得老老實實按規(guī)矩來,不然會被說人其實不懂律詩。

李白見崔顥的詩而收手,也只是一時而已。之后李白其實還是寫了兩首與黃鶴樓有關(guān)的詩:一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另一首為《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p>

但李白的佩服是由衷的,因為他曾寫過一首《登金陵鳳凰臺》,有明顯仿崔詩格調(diào)的痕跡。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fēng)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中唐轉(zhuǎn)折

安史之亂后進(jìn)入中唐時代,大唐失了往日的繁華,有著戰(zhàn)亂后的清冷。唐代宗大歷年間有10位詩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湋、夏侯審),是這時期的代表,被稱為“大歷十才子”。他們在戰(zhàn)亂中寄情山水,沒了盛唐詩人的豪放大氣,他們歌頌升平、詠山水、稱道隱逸,詩風(fēng)與往昔大不同。請原諒我們對才子們一點也不熟悉,其詩作也未曾拜讀過,故在此略過。

經(jīng)大歷年間一度中衰后,在韓愈、孟郊、李賀等人努力下,唐詩開始展示出大變后的蓬勃景觀。

責(zé)編:傅景陽

一審:喻亮

二審:瞿建波

三審:瞿德潘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