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杜詩里的瀟湘意境

潘剛強     2025-02-05 17:32:23

文/潘剛強

唐大歷四年春日,杜甫自洞庭溯湘水而上,曾作《詠懷二首》。開篇感嘆:“ 人生貴是男,丈夫重天機。未達善一身,得志行所為?!薄睹献印けM心》:“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倍鸥π貞褢n國之誠,滿腹匡時之略,無奈 “萬姓悲赤子,兩宮棄紫微?!薄皻q月不我與,蹉跎病于斯?!贝藭r的杜甫,“齒發(fā)已自料,意深陳苦詞?!币跃龂灾瑹o以解其憂憤;以己事言之,無以喻其悲怨;以民生言之,無以釋其哀痛。如此豁達的忠國濟時之志,至是老而將死,他心知不能行其所為?!对亼讯住て涠吩唬?/p>

邦危壞法則,圣遠益愁慕。

飄飖桂水游,悵望蒼梧暮。

潛魚不銜鉤,走鹿無反顧。

皦皦幽曠心,拳拳異平素。

……

擁滯僮仆慵,稽留篙師怒。

終當掛帆席,天意難告訴。

南為祝融客,勉強親杖屨。

結(jié)托老人星,羅浮展衰步。

法制既壞,則邦國危及。圣賢遠逝,則愁慕亦生。愛國憂民的杜甫,皦撽自愛之心,不以幽曠而至,拳拳救世之志,更與平素不同。《詩·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span id="su11qbd" class="" style="line-height: 1.8;" data-mce-style="line-height: 1.8;">《左傳》:“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杜甫正處逆水行舟之危急時節(jié),“逆行少吉日,時節(jié)空復(fù)度。”水急浪高,灘險舟阻,擁滯太久則僮仆勞累慵惰,非可稽留而莫怪篙師發(fā)怒?!赌印ぬ柫睢罚骸皞餮哉呤揭蝗?,稽留言及乏傳者斷?!睗擊~、走鹿、擁滯、稽留,終不掛帆席,天意難告訴?!案鸷榧霸S靖,避世常此路。賢愚誠等差,自愛各馳騖?!倍鸥υ娭刑幘常∈撬麑ν砟耆松脑u判。老病終將至,前途未可期。杜甫此行目標,便是朝向瀟湘源頭:“飄飖桂水游,悵望蒼梧暮?!?/p>

湘漓同源

《元和郡縣志》:“桂江,一名漓水,經(jīng)臨桂縣東?!崩焖畬僦榻饔蛭鹘担l(fā)源于廣西桂林市興安縣越城嶺貓兒山。湘水發(fā)源于興安縣陽海山,宋以后稱海陽山,近代稱海洋山或海洋河。二水相離,取名湘漓。一支湘江,自南向北流;一支漓江,自北向南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因南征軍運之需,自東向西開鑿了一條靈渠,將湘江源頭的海洋河和漓江源頭的大溶江相連,這條秦鑿渠又稱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溝通了長江水系的湘江與珠江水系的漓水,成為兩大水系的人工航道。它是我國秦代與都江堰、鄭國渠齊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在世界享有盛譽。

桂林原名桂州,南朝梁設(shè),治所在始安(今桂林市廣安區(qū)),隸屬梁州。西漢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為始安侯國,國都在今桂林市。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南部都尉置始安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始安郡,置桂林總管府。唐貞觀八年(634年),始安縣改名臨桂縣。漓水今稱漓江,從桂林到陽朔一段,長八十二公里,以風景絕勝著名。東晉羅含《湘中記》:“湘水之出于陽朔,則觴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贬B道元《水經(jīng)注》:“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并說:“湘漓同源,分為二水,南為漓水,北則湘川?!倍鸥﹄m然沒有到過零陵,他還有詩云:“桂水流向北,滿眼送波濤?!保ā肚锕?jié)有感》)只因湘水自臨桂來,故湘水亦稱桂水。

湖南簡稱“湘”,常稱三湘四水。四水指湘、資、沅、澧四條河流注入洞庭湖。三湘之說,一說湘水發(fā)源與漓水合流后稱漓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后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后稱蒸湘,總名“三湘”。秦漢時期,湘水流域?qū)俟帕懔昕?,包括今天的桂林、永州、衡陽等市。從湘江源頭開始,零陵縣、始安縣、洮陽縣均在漓湘一帶。資水左源赧水發(fā)源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青山,右源夫夷水亦發(fā)源于廣西資源縣越城嶺,左右兩源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始稱資江,沿程蜿蜒曲折北流,經(jīng)邵陽、新邵、冷水江、新化等縣市,至煙溪折向東北,經(jīng)柘溪、安化、桃江,于益陽市甘溪港入注洞庭湖,故又稱益水。

“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保◤堉^《同王徵君湘中有懷》)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秦漢以降,“瀟湘”一詞頻繁出現(xiàn)?!渡胶=?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huán)之,入洞庭下,一曰東南西澤?!彼丛釚|南陬之湘水源頭,即瀟水,或稱湘江東源。“瀟湘”又與湘江注入洞庭湖口的黃陵山二妃廟緊密相連?!端?jīng)注·湘水》:“湘水又北徑黃陵亭西,右合黃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湖水西流,徑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酈道元接著解釋:“瀟者,水清深也?!断嬷杏洝吩唬娲ㄇ逭瘴辶?,下見底石,如樗蒱矢,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是納瀟湘之名矣,故民為立祠于水側(cè)焉。荊州牧劉表刊石立碑,樹之于廟,以硅不朽之傳矣?!碧扑螘r期描繪“瀟湘八景”的詩文書畫流行,瀟湘洞庭成為中國山水人文意象的標識。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瀟湘八景,起于零陵,止于洞庭,依然沒有離開舜帝二妃。

是為零陵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惫?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郡縣制,設(shè)長沙郡,始置零陵縣,治所在始安(今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境內(nèi))。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長沙王劉發(fā)之子劉賢為泉林侯,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區(qū)。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長沙國,始置零陵郡,隸荊州。三國為零陵郡、泉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qū)。又分營陽郡,營浦治,治所在今道縣,皆隸荊州。西晉永嘉元年(307年),改隸湘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零陵郡和永陽郡,置永州總管府,府治泉陵縣,隸湘州。同年改零陵縣為湘源縣,改泉陵縣為零陵縣。從此,永州、零陵一地兩名。

晚唐詩人張泌《晚次湘源縣》:“煙郭遙聞向晚雞,水平舟靜浪聲齊。高林帶雨楊梅熟,曲岸籠云謝豹啼。二女廟荒汀樹老,九疑山碧楚天低。湘南自古多離怨,莫動哀吟易慘凄?!鼻断婢贰断娣蛉恕纷钤缫晕膶W的意象將娥皇、女英化作湘水女神、瀟湘二神。南北朝著名詩人謝朓:“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云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新亭渚別范零陵云詩》)舜帝南巡,二妃沉湘,蒼梧瀟湘的文脈春秋直達荊楚洞庭。除了黃陵山、君山建有湘妃廟,湘南瀟湘廟更多?!熬乓缮缴习自骑w,帝子乘風下翠微?!保珴蓶|《七律·答友人》)在九疑山一帶,湘君二妃尊稱瀟湘帝子。清康熙九年(1670年)《永州府志》載:“瀟湘廟,舊在瀟湘西崖。唐貞元九年三月,水至城下,官民禱而不應(yīng)。至于漕運艱阻,旱干水溢,民則叩焉。洪武壬戌,知縣曹恭增置殿宇,四年奉勅為瀟湘二川之神?!?/p>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載:“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本乓缮剿吹哿晡挥趯庍h縣九嶷山瑤族鄉(xiāng),上古時期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舜帝有虞氏的陵寢,始建于夏朝,是中國有記載的始祖陵中最古老的陵墓,尊稱華夏第一圣陵。自大禹起,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南望九疑祭祀舜帝,此后歷朝祭舜香火不絕。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編修雷燧祭舜,將廟遷于舜源峰下,至此陵廟合一。

莫徭鳥道

舜帝陵正殿前坪,立有明萬歷四年(1576年)《撫瑤頌碑》,記述舜帝以德化人的精神力量。南北朝時期,荊楚瑤族從洞庭溯湘水而上,主要分居長沙、衡陽、零陵一帶?!读簳?nbsp;張纘傳》載:“零陵、衡陽等郡,有莫徭蠻者,依山險而居,歷政不賓服?!碧拼髿v三年(768年)暮冬,杜甫入洞庭,《歲宴行》開篇即說:

歲云暮矣多北風,

瀟湘洞庭白雪中。

漁父天寒網(wǎng)罟凍,

莫徭射雁鳴桑弓。

詩中“莫徭射雁”,說的就是這支瑤民?!澳妗币廊圾Q弓射鳥抵交苛賦,故杜甫痛心疾首呼吁:“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庇捞┒辏?66年)他在?州《秋興八首》中就曾說過:“關(guān)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關(guān)塞鳥道,江湖漁翁,此等秋興分明就是南征之意。次年,還在?州,杜甫作《君不見簡蘇徯》《別蘇徯》,送其赴湖南觀察使幕。特別是《同元使君舂陵行》,更是表達了他欲往道州舂陵行的急迫心情。早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劍南節(jié)度使兼成都府尹嚴武去世,杜甫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離開成都,乘船東下。《去蜀》:

五載客蜀郡,一年歸梓州。

如何關(guān)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

萬事已黃發(fā),殘生隨白鷗。

安危大臣在,何必淚長流。 

“關(guān)塞三千里,煙花一萬重?!保ā秱骸罚┛褪褚盐鍤q,出川又一年。關(guān)塞阻,難返長安,瀟湘游,轉(zhuǎn)入荊楚。萬事,憶從前,往事如煙滿頭黃發(fā)。殘生,思日后,且隨白鷗漫游江湖。話說至如此,跋山涉水,尋道問仙,至今夢想仍猶作,晚歲何功使愿果。更討衡陽董煉師,南浮早鼓瀟湘柂。柂,同舵。“安危大臣在,何必淚長流?!奔热簧琊参V?,有當事大臣在把舵,杜公卑官遠謫,叩闕無路。肉食者謀之,又何問焉?杜公“如何關(guān)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他登岳陽樓,何來“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身處江湖之遠,心系廟堂之高,自舜帝至屈子,瀟湘文脈從來便是如此強烈。

洞庭有歸客;

瀟湘遇故人。

零陵城北瀟湘古鎮(zhèn),江中島嶼建有蘋洲書院。此聯(lián)出自南北朝柳惲《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fù)應(yīng)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瀟湘夜雨的江南景色,使得這片水域成為湘江文脈的始發(fā)地之一。瀟湘古鎮(zhèn)《重修渡口碑記》載:“瀟水自九疑百折而入,于永州北十里之老埠頭,與湘水匯合,為最古之名區(qū)。五代時設(shè)鎮(zhèn)曰瀟湘鎮(zhèn),明時改設(shè)驛丞,稱湘口驛,驛前二水橫亙,深闊若天眼,為吾鄉(xiāng)之要渡。”這個最為重要的蘋島,《徐霞客游記》曰:“二水一東南,瀟;一西南,湘。會同北去,為洞庭從流之主。界其中者即芝山之脈,直走而北盡。盡處兩流夾之,尖若龍尾下垂,因其脊無石中砥,故兩流挫也,必銳而后已。”今日舟行觀景,風貌依然清麗。

其實,《山經(jīng)》舜葬,《水經(jīng)》零陵,瀟湘源頭自古均來自九疑山舜帝陵。今日湖南藍山縣(古稱南平)九疑山東麓,與廣東連州市(古稱桂陽)相擁南嶺山脈,正是“粵頭楚尾”的南北通道。2010至2012年,國務(wù)院組織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2013年3月26日,水利部、國家統(tǒng)計局對外正式發(fā)布《第一次水利普查公報》。這次普查使用國家最新基礎(chǔ)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成果和遙感影像數(shù)據(jù),進一步確認湘水出自藍山縣國家森林公園野狗嶺,包括荊竹、湘江源、大橋三個瑤族鄉(xiāng)相交的板塘原始次森林自然保護區(qū),瀟水比湘水流域面積大2890平方公里,河流長度長85公里。2013年5月,國務(wù)院水利普查辦公室和水利部權(quán)威認定:“湘江源頭在湖南藍山。”從此,“湘江源頭、千年鳥道”兩塊金字招牌,成為碧水青山新湖南的重要標識。

摘自《文藝生活》

責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