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從“靠天吃飯”到“智慧育秧” 科技賦能助力春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12 17:00:02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2日訊(通訊員 劉瑩 譚斌斌 陳欣 記者 劉韻霞)眼下正值水稻育秧的最佳時節(jié),傳統(tǒng)的育秧通常都是在田地里進行的,而茶陵縣的智能化育秧基地則把“田地”搬到了“廠房”,讓農戶們在育秧階段告別“靠天吃飯”的憂慮。

近日,在茶陵縣洣江街道明豐智能化育秧基地,自動化育秧流水線馬力全開,工人們嫻熟地隨著育秧生產線進行擺盤,加土等輔助工作,在人機的高效配合下,育秧盤接連不斷地隨著傳送帶運往下一道工序,經過擺盤、裝土、澆水、撒種、覆土等播種流程完成后,一個個育秧盤被轉運至智能溫室進行催芽。

催芽在室溫30度、濕度95%的環(huán)境下進行,3天左右便可完成,催芽后再移盤至育苗車間,20天左右,就可下田插秧。采用智能化的育秧方式,不僅可以大幅縮短育秧周期,減輕農戶的負擔,棚內實時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苗情監(jiān)控,還可以讓農戶及時進行調整,傳統(tǒng)“看天育秧”的本事和自動化生產線的“智慧育秧”,既提高了早稻育秧效率,還能夠有效避免“倒春寒”對早稻育秧的影響,為秧苗生長提供最佳環(huán)境,讓秧苗質量更穩(wěn)定。

目前,明豐智能化育秧基地的共有3自動化育秧流水線,每條自動化育秧流水線一天可完成10000余盤育秧工作,能滿足330余畝大田用秧需求,預計全年可滿足10萬余畝的秧苗需求。

責編:龍子怡

一審:龍子怡

二審:張建平

三審:周小雷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