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菊 劉洋 2025-04-17 21:06:47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7日訊(通訊員 林庚菊 劉洋)4月16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的湖南省廊橋文物保護培訓班在通道侗族自治縣開班,為期三天。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全省文博系統(tǒng)及省內各高校的文保工作者共計100余人參加培訓。
廊橋是鄉(xiāng)土文化的重要象征,其保護工作對傳承中華文明、推動文化遺產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需以科學化、專業(yè)化手段提升廊橋保護水平,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培訓內容涵蓋廊橋的建筑技藝、文化價值、普查方法、數字化保護及湖南風雨橋建筑的地域特征等諸多方面。培訓班還組織學員赴通道坪坦風雨橋、芋頭侗寨古建筑群等地實地考察,通過專家現場教學深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學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學習為導向,統(tǒng)籌加強當地廊橋保護、研究、管理和展示利用,保護鄉(xiāng)土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探索文化遺產傳承新路徑,助力文化根脈永續(xù)留存。
通道歷史久遠,擁有豐厚的文物資源。全縣共有廊橋116座,其中13座廊橋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通道持續(xù)推進廊橋文物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實踐,打造以廊橋為核心的民俗非遺品牌,以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通道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為契機,推動廊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及相關習俗傳承??h城雙江河上五座風雨橋就是通道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的生動展示,“一江五橋”除了具備基礎的交通功能外,還作為居民聚集和祭祀的場所,成為雙江河畔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通道注重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的培養(yǎng),目前全縣有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人,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0人,民間工匠300余人,已形成良好的傳承梯隊。與此同時,通道還探索廊橋文物的利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普修橋為場景,精心打造的原生態(tài)大型侗族山水實景演出《戊梁戀歌》已成為廊橋與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典型案例。
4月23日湖南日報05版
責編:黃欣然
一審:黃欣然
二審:李夏濤
三審:肖暢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