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口行旅遐思

江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23 09:44:37

源口行旅遐思

■江龍

年輕的時候來源口水庫游玩,總忽略了源口山山水水的美景。將源口的青山綠水模糊了記憶,因為來得不多,且總是在酒微微醉的印象里行游。

近日,在朋友的陪同下,開車來到了源口。行駛在蜿蜒山道上,偶爾車窗搖下時,青黛便撲了滿臉。山褶里淌出的風裹著杉木葉與野桅木花的芳香,叫人陡然間想起陶公筆下“草榮識節(jié)和”的清曠。源口的水是未入世的玉,波紋里凝著千年的鱗狀銀斑,船槳劃開時,綢緞般的聲響驚起三兩白鷺,翅影在粼粼碎銀中掠過,竟比云絮還輕。

入得水巷,竹筏便成了漂浮的硯臺。兩岸蒼巖夾峙,藤蔓垂落如篆籀游龍,偶有巖羊在絕壁探身,脧一眼人間便隱入青碧。水庫里的水清澈見底,游魚唼喋著宋時的藻荇歡快的游弋,忽有銀鱗破水,濺濕的光陰里浮出溇港圩田的殘影——先民們壘起的石堰,至今仍在馴服著桃江水的性子。

水庫閘門徐徐放開時,一道青灰色的褶皺,像是大地輕輕掀開蓋在涌泉上的綢帕。銀白的水流起初只是羞澀地舔舐著巖縫,待水流全然放肆時,漸漸化作千軍萬馬,千萬顆液態(tài)的琉璃珠子在光中躍動,疑是銀河的邊緣被仙子不小心碰裂,傾瀉出一汪碎金碎玉,沿著陡峭的混凝土滑道傾瀉而下,擋水壩后潭面被無數(shù)水舌激起的漣漪,墜入深潭又碎成無數(shù)碎鉆,叮咚作響的水音,恰似群山在低語中私藏的古老謠曲。

最妙是暮色四合時分。遠山吞沒了最后一抹夕照,水面染上黛青色的綢緞光澤。炊煙與霧靄在山坳糾纏,“青山遠黛,近水含煙”也勾畫不了如此醉人景色。幾縷香氣裹著柴火的溫熱鉆進鼻腔,叫人一剎那想起“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悠然自得的意趣。遠處打魚佬的竹篙點破蒼茫,網(wǎng)繩收起滿天星子。我和朋友席地而坐,看天光在水面上褪成水墨,忽聽得對岸山歌飄來,竟比暮鼓晨鐘更擅解禪機。直到月牙在杉樹梢頭掛了銀鉤,才驚覺滿衫都是源口山水獨特的味道,此身原是被山水偷走的游塵。

責編:黃柳英

一審:黃柳英

二審:嚴萬達

三審:李寒露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