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時評|讀書始終是一件安安靜靜的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24 06:34:06

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朱永華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連日來,圍繞著讀書主題而舉辦各種活動和分享會的消息不絕于耳。

毋庸置疑,合適得體的讀書活動有利于營造全民讀書的氛圍,分享到有益的讀書方法。然而,有一些活動流于熱鬧造勢,頗有現(xiàn)代人旅游“打卡”之風。加上網(wǎng)上各大平臺直播帶貨式的知識推銷,算法推薦的“五分鐘讀完一本書”快餐閱讀,更顯當下一些人浮躁的閱讀習氣。

無論讀書以怎樣的形式進行,它歸根結(jié)底是具體個人的提升過程,安安靜靜地讀書才是本分。

中國文人自古深諳靜讀之道。范仲淹在南郡書院求學時,每日煮一鍋粟米粥,待其凝結(jié)后劃為四塊,伴著腌菜靜讀終日。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竹林中練字,蟬鳴漸息時方覺墨染池水。這些被歷史銘記的讀書人,從不追求書齋外的熱鬧,而是將全部心神凝注于字里行間。

現(xiàn)代技術(shù)正在重塑閱讀的形態(tài)。電子書簽自動記錄閱讀進度,智能設(shè)備不斷推送關(guān)聯(lián)資訊,社交平臺時刻展示他人的批注。這些便利背后,一定意義上又是一種干擾與割裂。德國哲學家本雅明曾警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類正在喪失沉浸的能力?!碑斘覀兞晳T在短視頻解說與原著之間來回跳轉(zhuǎn),在電子書頁面上留下零散的劃線,那些需要靜氣品味的文字,成為了漂浮在信息海洋上的碎片。

真正的閱讀需要構(gòu)建對抗喧囂的精神堡壘。錢鍾書在清華園讀書時,總要在案頭燃一支線香,青煙裊裊間將思維沉入典籍深處。博爾赫斯失明后,依然每天觸摸盲文詩集,在黑暗中重構(gòu)文字的光影。這些智者的書房里沒有打卡拍照的裝飾,卻留下了人類最珍貴的思想印記。

依然記得那個物資貧乏、讀本稀缺的年代,為借到一本好書,往往不惜腳力和臉面。今天,現(xiàn)代人缺少的不是書籍或其他的閱讀信息,而是抑制內(nèi)心浮躁的閱讀時空。當我們合上手機推送的閱讀榜單,關(guān)掉直播間的知識叫賣,或許能在某個時段重新聽見紙頁翻動的聲音——那是人類文明最本真的心跳,是穿越時空的智慧私語,更是每個渴望真知者必須守護的精神儀式。靜讀之妙,正在于這份超越時空的孤獨與充盈。

責編:周秋紅

一審:詹娉俏

二審:朱曉華

三審:趙雨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