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藝術鑄匠心——專訪桑植縣化石工藝美術師鄒軍

邱德帥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30 16:03:33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邱德帥

在桑植縣連綿起伏的巍巍群山中,沉積著億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58歲的鄒軍俯身工作臺前,手中的專用刻刀在灰褐色石面上劃出優(yōu)美弧線,沉睡千萬年的化石在粉塵飛揚中漸露真容?!懊恳坏抖家樦募±碜?,就像給嬰兒剪指甲般謹慎。”這位與化石相伴38載的工藝大師,用布滿老繭的手指輕撫石面,眼神中閃爍著對自然造化的敬畏。

鄒軍,系桑植縣河口鄉(xiāng)楊灣村人,是一名年近六旬的一輩子從事化石藝術的工藝美術師。出生于1967年的鄒軍,今年已經58歲,自1987年被招錄進入桑植縣民族工藝美術廠擔任技工,從事化石工藝品制作至今,從未曾離開過化石藝術領域。藝術匠心一輩子,都在圍繞化石在攀登新的藝術高峰。從藝以來,他先后參加各級旅游商品大賽、工藝美術大賽,成功躋身湖南省雕塑工藝大師、張家界市級非遺傳承人等文藝序列,為化石藝術發(fā)展、傳承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結緣,便有了不了之緣

1987年的春天,楊灣村的油菜花開得正盛。剛剛20歲的鄒軍攥著縣民族工藝美術廠的招工通知書,蹬著父親留下的二八自行車,沿著蜿蜒山路騎行到縣城赴廠報到。彼時的美術廠正處于鼎盛時期,車間里堆滿從武陵山脈采集的化石原料,空氣中彌漫著石粉與桐油混合的獨特氣息。

“剛進廠時,我的主要工作是給老師傅打下手?!睆谋簧V部h民族工藝美術廠擇優(yōu)招錄,鄒軍一直工作到1999年,始終在化石工藝品制作崗位,和化石工藝品制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懊刻煲瓿蓭资畨K化石的粗加工,手掌磨出血泡就用紗布裹著繼續(xù)干?!痹诹魉€作業(yè)中,這個農家少年展現(xiàn)出驚人的悟性。他能從化石斷面判斷層理走向,能根據(jù)礦石硬度調整雕刻角度,不到半年就掌握了化石切割、打磨、拼接的全套基礎工藝。而其妻子劉群鳳,早在鄒軍招錄進廠前,就已先期被選聘入廠,在耳濡目染和朝夕相處中,兩人看到了對方對化石藝術的執(zhí)著與堅守,彼此暗生情愫并相知相戀、喜結連理。志同道合的夫妻倆琴瑟和鳴,共同研習化石藝術。鄒軍會在午休時幫劉群鳳調試雕刻機轉速,劉群鳳則悄悄為他修補磨破的工作服,他們也用雕刻刀在歲月的青石板上刻下執(zhí)手一生的金石之盟。

制寶,便有了傳經送寶

1999年,當最后一車成品化石運出廠區(qū),民族工藝美術廠的大門在風雪中永久關閉。站在空蕩的車間里,鄒軍夫婦撫摸著墻上斑駁的化石碎屑,聽著機器冷卻時金屬收縮的咔嗒聲,仿佛目睹一個時代的落幕。12年工廠技工生涯,夫妻倆積攢了一定的化石工藝技術,在當時的廠企倒閉后,毅然決然選擇了繼續(xù)進行化石藝術創(chuàng)作的艱難奔赴。

2000年開始,帶著不多的“遣散費”,鄒軍夫妻倆在縣城租下一處民房。從租房和購買一臺機器的小作坊開始,到2008年注冊軍鳳化石公司,并于2011年開始入駐縣工業(yè)園區(qū)選址建廠。起初沒有電動設備,他們就用腳踏式砂輪替代;買不起專業(yè)照明,就把工作臺架在窗邊。轉機總會出現(xiàn)。鄒軍陸續(xù)外出尋訪名師,并拜訪河南工藝大師黃茂恩學習玉雕技術,得到長沙工藝美術研究所曾漢輝大師悉心指導,受到湖南省群眾藝術館田順新大師從工藝美術制作的設計、繪畫、泥塑、造型等方面的系統(tǒng)化指導,還有幸聆聽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化石藝術領域陳庭恩教授講授化石運刀軌跡有關藝術要領?!盎囆g鑄匠心?!蓖ㄟ^精益求精的不斷學習提升,鄒軍的化石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水漲船高”,其精心制作的化石工藝品也在全國各地銷售,受到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主要化石愛好者圈內圈外的推介推薦,賞析賞玩,并被有關單位作為文旅高端伴手禮采購贈送。

傳承,便有了承前啟后

年歲漸邁的鄒軍,深感化石藝術發(fā)展的來之不易,一直以來都在苦心尋找、栽培、選擇有志于化石藝術的年輕一代傳承者。在30多年的化石工藝品創(chuàng)新制作過程中,鄒軍先后培養(yǎng)了數(shù)十名化石工藝美術愛好者參與學習、制作,傳授化石工藝的各個技術要領。如今正在培養(yǎng)的伍文正,已經跟隨鄒軍學習了5年有余。鄒軍深刻的體會到,化石藝術是一門需要情懷的藝術,整日與化石為伴枯燥無味,但是傳承才是對藝術最好的發(fā)展,他一直在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數(shù)十載化石工藝積累傾囊相授,這不僅是匠心,更是藝心。

近些年的春夏秋冬,鄒軍都會帶著年輕的徒弟伍文正進山尋找化石。在化石密集地,他教會徒弟辨識化石——那些在斷層中保持原始沉積結構的巖層?!罢嬲乃囆g從選料開始?!编u軍用鐵錘輕敲巖壁,側耳傾聽回聲的層次,“像這種帶著水波紋的砂質灰?guī)r,往往封存著最完整的古生物群落?!薄皫煾到涛冶媸y,先要在廢石上刻直線?!敝谱髋_上聚精會神的伍文正展示著他練習用的廢棄石料,每一塊都刻著細如發(fā)絲的紋路,“這些紋路刻印的基本功,才讓我有了資格觸碰化石原料?!碑斣鹿鉃M化石工藝品制作工作臺,兩代人會放下電動工具,用最傳統(tǒng)的鉆子與木槌,在燭光下完成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我們不是在雕刻化石,而是在喚醒沉睡的歷史時光。”站在掛滿專利證書的展廳里,鄒軍撫摸著每一件視作珍寶的化石工藝作品感觸良多。暮色中的廠房傳來有節(jié)奏的敲擊聲,鄒軍的徒弟伍文正又在練習基礎刀法。他們知道,這些清脆的鑿刻聲終將匯成新的韻律,當最后一片石屑灑落,古老的生命密碼將在匠人手中傳承,以一件精美的化石工藝品獲得新生。

責編:向韜

一審:向韜

二審:田育才

三審:寧奎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