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秘境七星山|一座用愛鐫刻的“天空之城”

屈澤清     2025-05-04 16:11:28

文\屈澤清

作為土生土長的張家界人,多聽聞七星山之名,卻從未登臨。

對于七星山,大抵上曉得那是一座隱藏在張家界群山之中的神秘存在。山頂臺地上有七座較高山峰,呈北斗七星分布,因此得名七星山。山巔懸于城市之上,宛若一座“天空之城”。

“走,去七星山看看。”谷雨方過,春山未老時。友人老蔡相約,與勇哥、闈妹一行四人驅車前往七星山。車行至山腳,遠遠望見七星山的輪廓清晰可辨,猶如一方巨大的青玉印章倒扣在天際。

“大庸有座七星山,比天還高三尺三?!边@是流傳在張家界的一句俗語。七星山東臨天門山、西靠熊壁巖、南抵永順、北接崇山,屬世界罕見的喀斯特孤峰舌型地貌,與著名的天門山旅游風景區(qū)隔峪谷并立,最高海拔1520.6米,比天門山的最高海拔還高10米。山頂臺地面積約為32平方公里,面積約為天門山頂面積的10倍。

王新文早已在游客中心等候,他是七星山國際旅游度假區(qū)的副總,也是老蔡的朋友,曾在武陵源區(qū)的黃龍洞景區(qū)任職。握手問候之后,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朋友們來了,我全程陪同。

五十出頭的王新文,干練白凈,看起來遠比實際年齡要小。站在七星山沙盤前,他介紹:2016年,項目簽約;2018年,項目動工;2022年1月,張家界七星山旅游度假區(qū)正式對外營業(yè)。

這些數字背后,藏著人與一座山的漫長博弈。

乘索道而上,這條號稱“亞洲最陡”的觀光索道,最大傾角達38度。透過玻璃轎廂可見山腳下的小溪流如銀線蜿蜒于峽谷之中。王總指著某處說,那里是未來懸崖電梯的選址,建成后垂直高度將達300米。山風從縫隙中擠入,夾雜著崖壁上盛放的不知名山花的清香。

要登上七星山,曾經要靠山路,絕壁棧道、天梯、峽谷,還要小心雨季的螞蟥。隨著客運索道的建成,七星山正式對外營業(yè),只要乘坐索道上山,6分鐘就能抵達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仙境。

“我們的索道落差最大708米,全長2003米,共有50個轎廂,每小時可以將2000人送上山?!蓖跣挛逆告傅纴怼?/p>

下索道后,在八角亭乘坐景區(qū)觀光車,一路往山頂觀景臺,在路邊拐角處,忽現一座清秀的山峰,周圍沒有其他相伴和陪襯,好似從懸崖里長出來一樣,因其形似古代拴馬石柱而得名“系馬樁”。

“細說起來,系馬樁的浪漫在于這座山峰的海拔不多不少正是1314米?!蓖跣挛母嬖V我們,除了上山路上必然見到它,住在七星山依山而建的民宿時,推開落地窗,步行至陽臺,也會看見系馬樁的峰頂。若是情侶前來,這座1314米高的山峰,正是愛情的見證。

去天空之眼途中,王新文推薦我們體驗一下管軌滑道,并特意為我們安排了“專列”?;廊L約1000米,漆成醒目的橙紅色的鐵皮小車沿著垂直高差80多米的陡坡攀爬,堪稱“世界最陡”滑道。

這種滑道的設計頗有來頭,王新文介紹,管軌滑道是在槽式不銹鋼滑道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一種新型滑道,優(yōu)點在于這種滑道車有兩個剎車手柄,游客可做自動提升,運行不受天氣影響。下山時,滑道車在山脊間飛馳,所有的煩惱都在這一刻被山風吹散。

乘坐滑道車在最高處的平坦處下車后,我們前往如意橋玻璃棧道。棧道全長199.99米,寬9.9米,寓意長長久久。站在棧道上可與群山云?!巴颉?,感受湘西武陵山的神蘊??上М斕鞗]有云海出現。

站在玻璃棧道上,置身于高聳的崖壁前,往下俯瞰,飛拉達路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鑲嵌在懸崖壁面上。飛拉達這一術語源自意大利,意為“鐵索攀登”,它結合了鋼索和腳蹬等裝備,幫助人們進行垂直攀登。七星山的飛拉達項目充分利用了自然景觀,設計出了一條數百米長、垂直高度同樣超過數百米的奇妙攀爬路線。

七星山飛拉達項目還充分依托七星山的自然環(huán)境,設置了多個難度各異的攀巖點。為了保障安全,沿途擺放了安全點及救援設施,讓游客在享受刺激的同時,心里也有了更多的踏實感。

王新文推薦我們去感受一下絕壁飛拉達,一行人均望而生畏,沒敢去嘗試。天空之眼倒是必須去打卡的。

“1520天空之眼”觀景臺是極佳的景致。此處古地名為神雞尾山峰,海拔1520米,“一輩子我愛你”,這令人不由得憶起天地間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這里建起了名聞遐邇的“1520天空之眼”玻璃觀景臺,寓意“一輩子我愛你,你是我的眼,用你看盡人家美好?!薄疤炜罩邸币脖灰暈閻矍榈奶烊坏貥?成為情侶之間的告白圣地。

玻璃拼成的圓形觀景臺在山間顯得十分通透。觀景臺向外懸挑16米,踏上觀景臺,腳下步步驚心、踏云而行,身在萬重山中,望盡層巒疊翠,心胸頓時廣闊深邃,有凌空飛翔的錯覺。

往東眺望,可以看到遙遙相對的天門山山頂,視線往下,可以看到張家界市區(qū)的全貌。若是純粹想欣賞自然美景,就往西看,最近的山峰是犀牛角,遠處是延綿不絕的群山。

一對年輕情侶正在寫著“我在七星山1520說我愛你”的藍色路牌前拍照,微微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她們的身上,仿佛給這個浪漫的時刻鍍上了一層金邊。

七星山將“愛”刻進每一處風景。

但當你細聽山風低語,會發(fā)現最動人的不是這些巧奪天工的風景,而是那些把愛種在懸崖上的人。

2016年,簽約七星山旅游度假區(qū)項目不久,投資商趙文星就把戶口從東北盤錦遷到了張家界。他說,后半輩子,就交給張家界了,交給七星山了。他把東北所有的地產業(yè),一股腦兒全轉給了同行。

建索道時,要打水泥樁,要拉鋼筋,七星山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從山下腳到山頂走一趟要兩個小時,當地老百姓就肩挑背負在那條半尺寬的山路上日夜忙碌。

一個計劃投資百億的景區(qū)建設初期,是30個村民集體拉纖式的純人工勞動:每人肩上背負80斤鋼絲,相互間隔1米,喊著號子齊步走:“嗨——喲——嗨!嗨——喲——嗨!”

就這樣,水泥人工一包一包背上去,沙石人工一簍一簍提上去。不通電,到10多公里外的三岔樹電線桿接回來。不通路,人工鑄造貨運索道。不通水,鑿山問石尋山泉水……

是他們把“不可能”三個字一寸寸鑿成了通天的階梯。

王新文輕描淡寫的話里,正是一場“愚公移山”式的浩大拓荒建設,是無數個趙文星們用愛造就了這方“天空之城”。

下山時,王新文送我們到停車場,臨別時說:“山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讀懂這座山的故事?!?/p>

回望七星山,她依舊如一方青玉印章靜默于云端。今日所見不過是她千年一瞬的驚鴻照影。而那些鐫刻在絕壁上的腳印、回蕩在深谷的號子聲、1314米處不語的守候、1520米之巔永恒的凝視,都化作一行行無字的詩,與這方山水共同沉淀成最動人的傳奇。當山風掠過發(fā)梢,我知道,這片秘境已將它的魂魄悄悄種在每個過客心間。

責編:田育才

一審:田銳

二審:田育才

三審:寧奎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