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看點|農田“活”了,農民樂了!平江縣高標準農田改出“金土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5-07 08:01:58

[來源:湖南日報 04版要聞 2025-05-07]

平江縣高標準農田改出“金土地”,公開競包從無人問津到“搶破頭”——

農田“活”了,農民樂了

通訊員 吳友良 陳振要 何昕懋

“395一次!395兩次!成交!”

暮春時節(jié),一場別開生面的高標準農田競拍,打破平江縣長壽鎮(zhèn)新港村往日的寧靜,現場叫價聲一浪高過一浪。

種糧大戶徐林德把準機會,最終以每畝395元的價格拍下670畝高標準農田,全場掌聲雷動。

▲新港村曾經的農田,村民房屋后面都是菜地和水塘

農田改造解困局

一年前,同樣的地塊租金跌到280元無人問津,村民搖頭嘆氣:“種田?不如‘躺平’!”

“你瞅瞅,這田碎得像打滿補丁的舊衣裳!”村黨支部書記吳曙光翻出手機相冊說。改造前的新港田,被魚塘、菜地、家禽圈養(yǎng)欄和果樹切割成“巴掌田”,溝渠淤成了“泥腸子”,收割機進田得“拐十八道彎”。

“每畝田要800多元的成本,插秧靠人海,收割靠肩扛,一場大雨就能讓半年辛苦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眳鞘锕饪嘈Φ?,“很多村民寧可進城打工?!?/p>

“那時候,每年的早稻生產,都是我們幾個村干部自己下田插秧施肥收割,收成只能靠天吃飯?!眳鞘锕庵睋u頭。

“不是農民不想種,這樣的田種下去辛苦,收上來難?!遍L壽鎮(zhèn)分管農業(yè)的負責人李淑偉一語道破癥結:現代化生產受制于落后設施,最終陷入困境。

2024年,平江縣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落地新港村,但填魚塘、遷菜地和果木的計劃剛公布,就炸開了鍋。

“我家的塘養(yǎng)了魚,憑啥填?”“眼看著就能吃的菜,挖了喝西北風?”村民圍住村委會嚷嚷。

“我家的塘先填,我家的樹先砍?!贝濉皟晌钡母刹繑]起袖子帶頭干,連夜給村民劃新菜地。

▲改造初期遷移村民菜地

一年后,原先支離破碎的600多畝零散地塊,改造成670畝“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的現代化農田。

寬闊的機耕道修到田埂邊,筆直的灌溉渠“嘩嘩”淌清水。站在田邊望去,全村煥然一新。

▲新港村村支兩委和村民代表送錦旗給平江縣農業(yè)農村局

競包分紅煥生機

改造完成的消息不脛而走,吳曙光的電話很快就被打爆:“田改好了,咋分?”

村“兩委”一拍桌子:“既然城里做工程項目能競標,我們村也搞一次公開競包?!?/p>

▲公開競包現場競價記錄

競拍當天,徐林德和周邊幾個村的種糧大戶競爭激烈,每畝價格從320元一路飆到395元,創(chuàng)下長壽鎮(zhèn)稻田租賃成交價格的歷史新高。

“只簽1年?不行!得簽3年!”徐林德攥著合同不撒手,“這田旱澇保收,畝產至少漲25—50公斤,穩(wěn)賺!”

“你聽聽,這旋耕機的動靜多帶勁!”徐林德一腳油門,機器“轟隆隆”暢通無阻直奔田間,“過去10個人干一天的活,現在幾十分鐘搞定,成本直降三成?!?/p>

77歲的村民吳光生蹲在田頭樂呵呵地說,4畝地年收1500元,比自己種糧省心。

現在,新港村每年26萬多元的租金到賬,八成直接發(fā)到村民手中,剩下的修水渠、發(fā)展村產業(yè)。

滿懷感激的新港村村民,連夜制作一面錦旗送給平江縣農業(yè)農村局?!斑@哪是田?分明是‘下金蛋的雞’。不是縣里搞‘改田’的話,想都不敢想?!毙炝值逻肿煨Φ馈?/p>

▲高標準改造后的農田

取經效仿引蝶變

新港村的“逆襲劇本”很快被盯上。周邊6個村火急火燎遞申請:“我們也要‘改田’!”

平江縣農業(yè)農村局趁熱打鐵,積極推廣“新港”經驗,還要推出“智慧農田升級套餐”,讓科技為傳統農業(yè)注入更加強勁動能。

“過去求人種田,現在搶田種糧,地還是那塊地,換個思路就成了‘金疙瘩’!”縣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綜合開發(fā)事務中心主任呂軍笑著說。

如今的新港村,連片的稻田在陽光下泛著新綠,生機勃勃。

▲高標準改造后的新港村農田(無人機航拍畫面)

從“280元無人問”到“395元搶破頭”,這場土地逆襲的背后,是新港村“改田”的毅力、“競包”的巧思。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蹚出了一條村集體與村民共富的新路徑,更是鄉(xiāng)村振興“向改革要答案”的生動注腳。

責編:王相輝

一審:吳天琦

二審:徐典波

三審:姜鴻麗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